top of page
emc-testing-emi-debugging-and-analysis-rohde-schwarz_200_12182_2880_660_15.jpg

​最新消息

使用 R&S RTO 示波器進行 LTE MIMO 訊號測試與分析

  • 作家相片: Sonya Chan
    Sonya Chan
  • 9月14日
  • 讀畢需時 10 分鐘

LTE 標準從一開始就設計為可利用 MIMO(多輸入多輸出, Multiple Input/Multiple Output) 傳輸,MIMO 提供了多種優勢,例如提升資料速率、增強傳輸的穩健性,或為不同使用者提供不同的空間串流,本應用文章將描述如何結合 R&S®FS-K102/K103PC LTE 軟體R&S®RTO1044 示波器,來量測 LTE MIMO 訊號。


1. 前言


LTE (長期演進, Long Term Evolution) 支援多種輸入/輸出(MIMO)天線方案,為了透過 MIMO 傳輸來提升傳輸量或穩健性,有幾種不同的方法是可行的,LTE 標準主要利用了以下幾種 MIMO 方案:


  • 傳輸分集 (Transmit Diversity) 一種空間分集方案,其優點是在行動使用者終端(UE)無需配備多於一根天線的情況下,使傳輸更加穩健。

  • 空間多工 (Spatial Multiplexing) 透過將資料分割成獨立的串流並平行傳輸,來提升資料速率。

  • 波束成形 (Beamforming) 一種用於控制天線陣列輻射方向圖的方法,它可以在特定行動 UE 的位置上最大化訊號強度。


本應用文章將提出一種僅使用一台 R&S®RTO1044 數位示波器(4 GHz, 4 通道)R&S®FS-K102/103PC LTE MIMO 下行/上行 PC 軟體,來量測兩根或四根天線上 MIMO 訊號的方法。這種方法具有多項優勢:


  • 僅需一台量測儀器 這不僅減少了測試儀器的數量,還簡化了測試設置與接線;不再需要參考振盪器或觸發接線,也無需額外的同步硬體(例如 R&S®FS-Z11)。

  • 縮短了量測時間 示波器的輸入通道之間具有極其精確的對齊(校準後設置的通道間偏移通常 < 5 ps),這使得波束成形量測能達到極高的準確度。


本應用文章的目的是透過三個重要的使用案例,展示如何使用示波器來量測 LTE MIMO,首先,我們將展示如何驗證多層空間多工;其次,如何透過空中傳輸(Over-the-Air)的方式,量測多達四層的 LTE 訊號;在第三個使用案例中,將介紹一種直接量測應用了波束成形預編碼的天線間相位差的方法。


本應用文章的第 2 節將展示如何為 MIMO 量測準備儀器,第 3 節將以一個範例設定來驗證空間多工 MIMO 預編碼,第 4 節將示範空中傳輸分析,第 5 節則重點介紹波束成形天線訊號的相位差量測。


在本應用文章中,使用以下縮寫來代表羅德史瓦茲的測試設備:


  • R&S®RTO1044 數位示波器(4 GHz, 4 通道)簡稱為 RTO

  • R&S®FS-K102/103PC LTE MIMO 下行/上行 PC 軟體簡稱為 LTE 軟體

  • R&S®FSW 訊號與頻譜分析儀簡稱為 FSW

  • R&S®SMU200A 向量訊號產生器簡稱為 SMU


2. 使用 RTO 示波器量測 LTE MIMO 訊號的準備工作


本節將提供硬體設定(包括所需的接線)與基本的軟體設定。


2.1 硬體設置


為了量測 LTE 訊號,RTO 需要配備 R&S®RTO-B4 與 R&S®RTO-K11 選項。


圖 2-1 說明了一般的硬體設置。待測物(DUT, Device Under Test)(在本範例中為一台 SMU)的所有發射天線(TX)都連接到 RTO 的射頻輸入端,可以連接兩根或選配的四根天線。LTE 軟體運行在一台 PC 上,並透過區域網路(LAN)與 RTO 連接。


圖 2-1:待測物(DUT)與 RTO 的硬體設置
圖 2-1:待測物(DUT)與 RTO 的硬體設置

當使用 RTO 進行 LTE 量測時,預期的殘餘 EVM 低於 1 %,請注意,LTE 軟體不支援在 RTO 上進行如相鄰通道洩漏功率比等非預期發射的量測。


2.2 基本 LTE 設定


在量測任何 LTE 訊號之前,必須先設定一些基本參數,這包括雙工模式(分頻雙工 FDD 或 分時雙工 TDD)、鏈路方向(上行 UL 或 下行 DL)、射頻中心頻率LTE 通道頻寬(LTE 軟體見圖 2-2,SMU 見圖 2-3),對於 TDD,還必須提供上行/下行鏈路配置與特殊子訊框的設定。


LTE 軟體的基本訊號設定
LTE 軟體的基本訊號設定

SMU 的基本 LTE 訊號設定
SMU 的基本 LTE 訊號設定

為了成功將 LTE 軟體連接到 RTO,請在分析儀設定表中設定正確的網路位址,並根據圖 2-4 設定硬體屬性(例如,通道數)。


要設定 RTO 的活動輸入通道數量,必須設定 DUT MIMO 設定(2 根 TX 天線或 4 根 TX 天線)與 TX 天線選擇,DUT MIMO 設定描述了哪些天線可用,而 TX 天線選擇則定義了要擷取多少 IQ 資料串流,以及如何將天線分配給這些串流,要同時量測多於一根天線,TX 天線選擇必須設定為 AllAuto (2 Antennas) 或 Auto (4 Antennas)。「All」表示所有可用的 TX 天線都將被量測,且天線會按升序分配給串流,在「Auto」模式下,天線分配會被自動偵測,其中「Auto (2 Antennas)」會擷取兩個串流,「Auto (4 Antennas)」則會擷取四個串流。


圖 2-4:RTO 連線與 RTO 輸入通道設定的配置
圖 2-4:RTO 連線與 RTO 輸入通道設定的配置

每個 RTO 輸入通道的訊號位準會被自動量測,並自動調整參考位準與衰減設定,如果偏好手動設定或為了優化速度,可以在「通用設定」對話框的「通用」標籤頁中停用自動位準調整。


3. 驗證空間多工 MIMO 預編碼


在本節中,我們將使用一台 SMU 作為訊號產生器來建立一個示範設置,展示如何輕鬆驗證多於一個層(layer)的空間多工,如果 MIMO 解碼器後的星座圖符合預期的調變類型,且 EVM 低於 20 % 的門檻值,則表示發射端的 MIMO 碼本已成功驗證。此外,也可以將解碼後的位元與發射的位元進行比較。


為了成功解碼空間多工 MIMO,發射與接收天線的最小數量必須大於或等於空間層的數量,在下面的範例中,我們使用一台 SMU 來產生一個具有兩層的 2 TX MIMO 訊號。


在 SMU 的訊框設定視窗中,將「可設定子訊框數」設為 1,這樣,只需設定一個子訊框,SMU 就會將第一個子訊框的設定複製到其他子訊框,透過將「已用分配數」設為 3,來設定一個活動的資料通道(PDSCH),我們使用 25 個資源區塊兩個碼字,其中第一個碼字是 QPSK 調變,第二個碼字是 16-QAM 調變,在「增強設定」視窗中,選擇空間多工碼本索引 1,以確保碼字資料能散佈到所有天線訊號上。


SMU 的 PDSCH 設定如圖 3-1 所示,LTE 軟體的設定如圖 3-2 所示。


圖 3-1:在 SMU 上設定一個兩層空間多工 PDSCH
圖 3-1:在 SMU 上設定一個兩層空間多工 PDSCH

圖3-2:LTE 軟體的設定
圖3-2LTE 軟體的設定

在分析結果中,「MIMO 解碼器前」計算的星座圖顯示了一個由 QPSK 與 16QAM 調變碼字疊加而成的星座,如圖 3-3 所示,兩根天線皆是如此。


圖 3-3:星座圖(MIMO 解碼器前)
圖 3-3:星座圖(MIMO 解碼器前)

如果將兩根天線的訊號在 MIMO 解碼器中結合,原始的碼字調變就會被還原,如圖 3-4 所示,此視圖可在星座圖選擇視窗中,將「位置」設為「MIMO/CDMA 解碼器後」來啟動。


圖 3-4:星座圖(MIMO 解碼器後)
圖 3-4:星座圖(MIMO 解碼器後)

透過顯示出預期的 QPSK 與 16-QAM 調變星座點,我們便驗證了發射端的 MIMO 預編碼。

另一種驗證方法是評估 EVM 結果。從圖 3-5 中可以看出,在此範例中,「EVM vs. 載波」的量測結果顯示出很低的 EVM 值。


圖 3-5:EVM vs. 載波量測結果
圖 3-5:EVM vs. 載波量測結果

第三種驗證方法是將傳輸的位元與解碼後的位元進行比較,這些解碼後的位元可以在「位元流」量測中找到,透過在「下行鏈路解調設定」對話框中更改「編碼位元的加擾」狀態,可以得到加擾或未加擾的位元。


4. 透過空中傳輸量測 LTE 基地台訊號


RTO 可用於方便地透過空中傳輸(Over-the-Air)量測 LTE 基地台訊號,包括成功解碼具有多於一個空間層的空間多工 MIMO 預編碼,首先,按照第 2.2 節的說明進行基本設定,要將 LTE 軟體設定為空中傳輸模式,請根據圖 4-1 調整下行鏈路解調設定。


圖 4-1:空中傳輸量測的解調設定
圖 4-1:空中傳輸量測的解調設定

PDCCH 協定為基礎的 PDSCH 子訊框設定偵測功能,會從控制通道(PDCCH)協定中,為每個偵測到的 PDSCH 提取所有的 MIMO 預編碼設定,透過啟用所有通道的解碼,PDSCH 也會被解碼。對於空中傳輸量測,需要啟動通道串擾的補償。


以下圖片顯示了使用兩根 RX 天線、透過空中傳輸擷取到的真實 LTE 基地台的量測結果,圖 4-2 分別顯示了每根天線上所有 OFDM 資源元素接收到的訊號功率分佈,紅色區域表示高功率,黃色區域是未使用的資源元素。


圖 4-2:空中傳輸量測的功率 vs. 符號 X 載波量測
圖 4-2:空中傳輸量測的功率 vs. 符號 X 載波量測

圖 4-3 在「分配 ID vs. 符號 X 載波」量測中,顯示了每個資源元素偵測到的實體訊號與通道類型,綠色標記的是 PDSCH,同步訊號與廣播通道則以藍色突顯,可以看出,LTE 軟體已正確偵測到訊號,因為圖 4-3 中的綠色區塊與圖 4-2 中的紅色區塊相符。


圖 4-3:空中傳輸量測的分配 ID vs. 符號 X 載波量測
圖 4-3:空中傳輸量測的分配 ID vs. 符號 X 載波量測

LTE 軟體能夠解碼 PDSCH 的內容,也就是說,可以看到經過通道解碼與循環冗餘校驗(CRC)後的二進位內容。在「通道解碼器結果」量測的 PDSCH 部分,顯示了透過不同空間層傳輸的兩個碼字的位元(見圖 4-4)。


圖 4-4:通道解碼器結果量測,顯示 PDSCH 解碼結果
圖 4-4:通道解碼器結果量測,顯示 PDSCH 解碼結果

在此圖中,標記了第二個碼字的位元流開頭(CW = "2/2"),以顯示確實使用了真實的多層傳輸。這樣的解碼只有在同時擷取多個天線訊號時才可能實現。


5. 波束成形相位差量測


在波束成形 MIMO 模式中,要求發射端不同天線之間的相位差很小,因為相位誤差會導致輻射方向圖的旋轉,LTE 軟體支援對每根 TX 天線的細胞特定參考訊號與波束成形參考訊號(UE 特定參考訊號)進行相位量測,RTO 非常適合這類量測,因為其不同輸入通道之間具有極佳的相位一致性,為了消除由 RTO 輸入通道與接線的恆定相位偏移所引起的量測誤差,必須在量測前進行校準。


作為一個範例,我們量測由一台 SMU 在天線埠 5 上產生的波束成形訊號的相位差,為了進行此量測,SMU 必須配備 R&S®SMU-B90 相位一致性選項,並且必須執行相位校準。


將 SMU 的射頻輸出連接到一個雙向射頻電阻式功率合路器,並將合路器的輸出連接到一台頻譜分析儀(例如 FSW),如圖 5-1 所示,重要的是,用於 SMU 校準的相同纜線(此處稱為「SMU 校準纜線」)也必須用於後續的相位量測。


圖 5-1:用於 SMU 相位校準的 SMU 與 FSW 硬體設置
圖 5-1:用於 SMU 相位校準的 SMU 與 FSW 硬體設置

SMU 校準程序:

  • 預設兩台儀器。

  • 在 SMU 的基頻 B 中打開 EUTRA/LTE。

  • 打開觸發/標記對話框,將觸發輸入模式設為「Armed Auto」,來源設為「Internal (Baseband A)」,以確保兩個基頻路徑同步(見圖 5-2)。

  • 然後啟動基頻 B。

  • 在基頻 A 中打開 EUTRA/LTE,並也啟動它。

  • 按下射頻 A 區塊的設定按鈕,並選擇 LO 耦合。

  • 根據圖 5-3 調整本地振盪器設定,並為兩個路徑啟動射頻。

  • 在頻譜分析儀中,將中心頻率設為 1 GHz,頻寬設為 40 MHz。

  • 更改基頻 A 的相位偏移(見圖 5-4),直到量測到的射頻位準最小。


圖 5-2:在 SMU 上進行相位校準時的基頻路徑同步
圖 5-2:在 SMU 上進行相位校準時的基頻路徑同步

圖 5-3:在 SMU 上進行相位校準時的本地振盪器耦合設定
圖 5-3:在 SMU 上進行相位校準時的本地振盪器耦合設定

圖 5-4:設定基頻 A 的相位偏移
圖 5-4:設定基頻 A 的相位偏移

校準後,在基頻 A 中打開 EUTRA/LTE,並按下「設為預設值」按鈕。現在必須將基頻 B 的相位偏移設為 180°,以便在合路器輸入端得到零相位(見圖 5-5)。


圖 5-5:將基頻 B 的相位偏移設為 180°
圖 5-5:將基頻 B 的相位偏移設為 180°

開始時,使用與第 2.2 和第 3 節中相同的 SMU 與 LTE 軟體設定,在 SMU 的訊框設定視窗中,將碼字數(CW 欄)更改為 1/1,並在「增強設定」中將預編碼方案改為「波束成形(UE-spec. RS)」,碼本索引必須設為 0,以便在所有天線上使用相同的相位(見圖 5-6)。


圖 5-6:修改 SMU 設定以啟用波束成形
圖 5-6:修改 SMU 設定以啟用波束成形

在 LTE 軟體的「解調設定」視窗中,修改「增強設定」以支援波束成形,如圖 5-7 所示。


圖 5-7:修改 LTE 軟體設定以啟用波束成形
圖 5-7:修改 LTE 軟體設定以啟用波束成形

為了進行 RTO 的相位校準,可以使用 SMU 在射頻 A 上的訊號(第一根 MIMO 天線),將 SMU 的射頻 A 輸出用一個雙向射頻電阻式功率分路器連接,並將分路器的輸出連接到 RTO 的前兩個輸入,如圖 5-8 所示。


必須為 RTO 校準使用一組不同的纜線,而不是用於校準 SMU 的那組,因為兩種校準方法都將纜線包含在校準中。


圖 5-8:用於 RTO 相位校準的 SMU 與 RTO 硬體設置
圖 5-8:用於 RTO 相位校準的 SMU 與 RTO 硬體設置

現在,在 LTE 軟體中按下 SETUP 按鈕,並點擊 GENERATE CALIBRATION DATA 按鈕來啟動校準。校準資料可以選擇性地儲存到檔案中以供後續使用。在 LTE 軟體的標題欄中,一個黃色標籤會指示相位差量測已經校準。校準後,使用相同的纜線,根據圖 5-9 將 RTO 輸入連接到 SMU 的射頻纜線組,其中我們將 SMU 和 RTO 校準的射頻纜線串聯起來。用於連接兩組纜線的兩個轉接頭必須是相同類型,以最小化由連接引起的額外相位誤差。


圖 5-9:用於已校準相位差量測的 SMU 與 RTO 硬體設置
圖 5-9:用於已校準相位差量測的 SMU 與 RTO 硬體設置

LTE 軟體會量測每個 UE 特定參考訊號權重與每個 PDSCH 分配,對於所有非參考天線的相位差。參考天線始終是天線一。


按下 RUN SGL 開始量測。「UE 特定參考訊號權重」量測需要選擇一個特定的子訊框,例如,在「通用設定」視窗的「結果設定」中,於「子訊框選擇」中選擇子訊框 0。


選擇畫面 B,並點擊 MEAS > BEAM FORMING > UE RS WEIGHTS VS ALLOCATION 來顯示「UE 特定 RS 權重 vs 分配」量測,選擇畫面 D,並點擊兩次 UE RS WEIGHTS DIFF 來顯示「UE 特定 RS 權重相位差」量測。


相位差量測的結果如圖 5-10 所示。請注意,UE 特定參考訊號僅存在於 PDSCH 所在的子載波上,因此,在此範例中,只有已用子載波的左半部分是可用的。


圖 5-10:UE 特定參考訊號的波束成形相位差量測
圖 5-10:UE 特定參考訊號的波束成形相位差量測

在我們的範例中,沒有應用波束成形,因此,所有天線量測到的相位差必須接近於零。正如預期,我們只量測到兩根天線之間很小的相位偏移。


量測結果可以透過遠端控制匯出以進行進一步分析(例如,計算所有結果的平均值以提高精度)。

訂閱最新消息,掌握產業脈動

我們將不定期為您精選最新的產業新聞、深入的技術文章、專業白皮書,以及重要的產品更新資訊。歡迎立即訂閱,與產業趨勢同步,不錯過任何關鍵要聞。

宥億企業不僅是儀器供應商,更是您在研發與創新路上的專業夥伴,我們將持續以豐富的產業經驗與熱忱的服務精神,為您提供最完善的解決方案。

Thanks for submitting!

想了解更多嗎?歡迎隨時找我們聊聊!

我們的專業團隊將隨時為您服務,歡迎透過電話、電子郵件或社群媒體洽詢。

 
bottom of page